全屏背景
自定内容
自定内容
中文   |    EN
全站搜索
搜索
导航菜单
全屏背景
文章正文
《前言后语》
作者:    发布于:2020-03-10 11:09:32    文字:【】【】【
摘要:我写过一些书,主持过一些重要课题的研究,也编辑过一些专题性的论文集以及其他参考文献性质的集子。在出版的时候,都写过序言、前言、题记以及跋和后记之类的文字。出于友谊或者工作的需要,也应约为他人的著作写过一些同类性质的文字。出版社觉得可以将这些文字结集出版,我很愉快地答应了。原因是,我借这些文字表达的,不仅是写作或编辑这些书的动因和经过,而且包括我对编辑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的一些见解,对经济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的认识,对往事的记忆,以及对著作者的怀念,许多是我在经济理论著作中所难以充分表达的,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这些文章,我常常是作为特殊题材的散文写作的,不敢说都写得好,但写作都是用心的。
cover_28034_large.jpg

前言

我写过一些书,主持过一些重要课题的研究,也编辑过一些专题性的论文集以及其他参考文献性质的集子。在出版的时候,都写过序言、前言、题记以及跋和后记之类的文字。出于友谊或者工作的需要,也应约为他人的著作写过一些同类性质的文字。出版社觉得可以将这些文字结集出版,我很愉快地答应了。原因是,我借这些文字表达的,不仅是写作或编辑这些书的动因和经过,而且包括我对编辑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的一些见解,对经济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的认识,对往事的记忆,以及对著作者的怀念,许多是我在经济理论著作中所难以充分表达的,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这些文章,我常常是作为特殊题材的散文写作的,不敢说都写得好,但写作都是用心的。

金书63篇文章,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  《甘苦自知》,是我为自己的著作所写的序、跋、前言、后记、题记之类。著述的甘苦,作者最清楚,别人很难完全理解,有时甚至是作者也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的。第二部分:《由书及人》,是为别人的著作写的序言。顾名思义,是由书说到作者其人。《一部译稿的遭遇》记述了60年代初我参与翻译的一部关于西方经济学著作出版的艰难历程,是对一位具有高尚敬业精神的资深编辑的怀念,也收在这里。第三部分:《经济散论》,是借序言的形式表达的对经济问题的见解,主题因所序著作内容而异,算不得规范的经济论文,姑且称作散论。第四部分:《杂说拾遗》,从研究工作、文章写作、机构改革到历史人物,篇数不多,内容庞杂,对我这个以经济研究为职业的人来说,这不是主流,只能称作杂说;拾遗者,一则因为这只是我的杂说的一小部分,二则这本书的其余部分亦可称作杂说。第五部分:《编辑旨趣》,是对我所主编或编辑的一些书籍缘由的说明,以及我对编辑工作的一些见解。一本杂志的发刊辞收在这里,我把它看做杂志的前言。第六部分:《以论代序》,有的是借为人作序之机写的论文,有的是作者索序,无暇为应,被作者拿现成的论文去充数的。代序是序文的一种形式,近年来大有日益增多之势。我以前的经济学论文集和其他文章的结集,大抵是按写作时间先后排列的。开始考虑写作的背景多,文章编排次序是由远而及近;后来照顾读者阅读的兴趣,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厚今薄古,由近而溯远。这次破除常规,作如上分类处理,每部分也不严格按写作时序排列。这样一本内容比较广泛,篇目比较多而文字又大多简短的书,采取这种编排方法,也许不失为一种方便读者的比较好的选择。

至于书名,最简易的办法,可以叫做《序跋集》或《序与跋》之类。但是,一则以此名书者已经不知凡几,二则书前日序、书后称跋,虽然几成定论,我也经常这么做,而仔细考究并不准确。汉之前,序是置于书末的,《太史公自序》就是《史记》的第一百三十卷,最后一篇。

刊于卷末也有称后序的,如宋代曾巩的《(李太白集)后序》。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题跋》中说:凡经传子史诗图书之类,前有序引,后有后序,可谓尽矣。这里说的后序,就是现在所说的跋。序作为一种文体也有同书无关的,如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以及明代以来所谓寿序体的祝寿文章。作为一种文体,不仅写在书籍和文章之后,字画和金石拓片上也有书写的。由于这些零碎繁琐甚至毫无意义的考虑,我没有用《序跋集》或《序与跋》之类的书名。也想过用《书前书后》的书名,但仔细考究也不太贴切,因为序跋皆可视为书之一部分,书前应该是封面;何况,即使这种咬文嚼字不屑一顾或不值一驳,这样的书名亦已被别的学者专美于前,不敢掠人之美。思前想后,选定了《前言后语》这样一个再通俗不过的书名。前言已被公认为一种文体,有的学者称之为交给读者一把开门入室的钥匙后语目下尚未被确认为一种文体,和其貌似的后言,古今皆指背后訾议,而不是文体。但民间语言早有现成用法:前言不搭后语,并不是我的杜撰。如果抛开人们日常所指的它在说话和文章写作中的贬义而从广义理解,把跋和后记之类叫做后语自无不可,因为书籍的前言和后语之间隔着正文,前言不搭后语是正常现象,无可非议。

文以载道说的是写作目的和文章内容。各类文章都要求正确的内容和尽可能完善的表现形式的统一,绝不以体裁之不同而决定优劣。有的序跋,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毛泽东的《(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其意义都超过其所序原著本身,《兰亭集序》更因其书法绝美而千古流传。

文无定法,长短亦无一定之规。话多则长,话少则短,或者说,同样的内涵文字愈少愈好,同样多的文字表达的内容愈丰富愈好。一般而论,序跋或前言后语似乎以简短为宜,以免喧宾夺主。古代最短的序文,大概要数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序了:居士退汝阴而集,以资闲读也。只有一句话,十二个字。瞿秋白译俄文《新土地》,曾写信给曹靖华说:此书译好,交商务印行,出版时我写一篇序印在书前,这序只有五个字,就是并非乌托邦!”’此书译稿毁于·二八战火,序文是否确乎如此,现已无由查考。也有篇幅很长的相反的例子。梁启超1920年为蒋方震《欧洲文艺复兴史》一书所写的序言,据梁氏自述:既而下笔不能自休,遂成数万言,篇幅几与原书埒。天下古今,固无此等序文,脱稿后,只得对于蒋书宣告独立矣。这就是传世名著《清代学术概论》一书。《清代学术概论》出版,梁复征序于蒋,也是文坛一段佳话。我这本《前言后语》,篇幅简短的居多。我的宗旨是力求简短,以便读者更专注于正文。也有长些的,就是第六部分以论代序的几篇。

今天是2000年的第一天。去年今日,我为《中国经济的回顾和前瞻:1979—2000)一书写了一篇序言,因为谈到关于新世纪起始问题的争论,报上发表时被编辑冠以《要明确新世纪从何年算起》的引入注目的标题。不管历史学家和天文学家如何争论,不管天与天、年与年、世纪与世纪甚至千年与千年的交替如何像以往一样自然地发生,今日零时前后还是使全世界亿万人激动不已,度过不眠之夜。新的一年开始了,新的世纪开始了,新的千年开始了。人们觉得自己赶上了千载难逢的时机。从世界政要到各界名流,纷纷表示祝愿,发表预言,或者作出许诺。祝愿是美好的,预言和许诺则往往是不太可靠的,预言和许诺的时间愈久远愈不可靠。试想,今天中国和世界的景况,哪是1000年前所想象到的?哪是100年前所想象到的?哪是50年前甚至20年前所想象到的?回顾人类发展史,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但有确切文字记载不到5000年,工业革命才300年,如果从今后更加久远的发展历程来观察,甚至可以说,人类现在还处在童年时期。人类文明史至今才写完前言,正文不过写了几页而已,虽然已经有多少代人轰轰烈烈地奋斗过,或欢或悲地生活过。那些根据眼前一些事变匆忙作出历史已经终结的结论的人,不过适足证明其偏见和浅薄罢了。我是乐观主义者,但在新的千年开始的时候,不想也不敢作什么具体的预言,只想说:中国和世界会发展变化得更快,进步得更快,虽然前进道路仍然免不了坎坷曲折。王羲之在他那篇著名的序文里说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有了这种通达清醒的认识,就不难发现自己的局限性。古往今来,每个人所生活的,都不过是历史长河的极其短暂的一段,人生如旅,只能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使命。我以编辑这本《前言后语》作为新千年工作的开始,说明我同书的缘分。行文至此,忽然想起丰子恺的一幅漫画:一群人钻在书本里,钻出来的那两个人早已胡须满面,还有钻不出来的,不禁有些怅然。就拿这些话作为《前言后语》的前言吧。

王梦奎

2000年元旦

 

目录

甘苦自知

在探索中前进

我的学习和写作

理论研究犹如登山

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研究》序

我怎样研究起企业领导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序言和跋

关于通货膨胀的思考

书缘

以本来面目列队接受读者的检阅

《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自序

《翠微居杂笔》题记

秉笔临窗未觉迟

《在经济转折中》自序

由书及人

一部译稿的遭遇

《烟史闻见录》及其作者

文如其人

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成才杂说

《德国的农村经济与合作制》及其作者

《追赶型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及其作者

《市场管理行为规范论》序

《五松居咏怀》序

《走远路,脚步要扎实》序

经济散论

《论专业户》序言

研究专业城市的管理体制问题

农村现代化的曙光

社会保障和经济改革

洪水灾害的教训

探索摆脱贫困之路

关于重复建设的提法

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与管理者丛书》总序

了解农村才能正确认识中国

企业决胜在市场

中国直面亚洲金融危机

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探索

《国际经济热点译丛》总序

杂论拾遗

各抒己见文责自负

不同意见的争鸣是有益的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

重视企业史研究

关于司马懿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

提倡实际工作者著书立说

十年辛苦不寻常

深入研究农民教育问题

《怎样写文章》前言和后记

调查研究工作没有止境

短论亦可高深

新世纪从何年算起

政府机构的改革

神州无处不争春

编辑旨趣

获奖经济学文选编辑旨趣

《行业发展与管理》发刊辞

选家不易

《中国发展鸟瞰》编辑缘起

中国经济改革经验的总结

以论代序

当前经济发展中需要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

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步伐

各行各业都要学点经济知识

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问

后记

 

作者

王梦奎,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1956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8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58.09——1964.08,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1964.08——1969.05,红旗杂志社编辑;  1975.08——1979.02,第一机械工业部研究室工作;1979.02——1987.09,中央办公厅研究室、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副研究员、经济组副组长、研究员;1987.09——1988.09,国家计委专职委员;1988.09——1990.07,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1990.07——1995.04,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党组成员;1995.04——1998.03,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党组书记;1998.03——2011.0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成员;2003.03——2008.03,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届中央委员;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研究,参加过党和国家一些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现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第三、四届理事大会理事;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图片
当前位置
图片
全屏背景
自定内容

中国专家智库网

自定内容

Copyright @ 2007-2019 中国专家智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26696号-2  海洋网络提供网站建设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9:00-24:00

选择下列客服马上在线沟通:

客服
热线

010-85781288
7*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